成都锦里古街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街道,是天府之国之誉的成都的最著名的美食小吃街,这里的一切都彰显了古街的华丽和尊荣,下面给大家分享成都锦里古街地址和交通指南。
地址: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
锦里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与武侯祠只有一墙之隔,临武候祠大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邻浆洗街洗面桥街。锦里古街作为武侯祠的一部分,街道全长550米,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
从春熙路怎么去锦里:
从春熙路到锦里,除了选择公交车外,还可以乘坐出租车或自己驾车前往。春熙路与锦里之间相距约5.5公里,出租车费用约为15元。自驾车可选择“春熙路—总府路—蜀都大道—金盾路—武侯祠大街—锦里”这条最佳线路,用时约为30分钟。
乘坐地铁还要转乘公交,不如直接乘坐公交来得方便实惠。
春熙路到锦里最佳路线:春熙路——总府路——蜀都大道——金盾路——武侯祠大街——锦里
春熙路到锦里的公交:
公交1路(全程约40分钟,4.4公里):春熙路(步行,630米)——盐市口站(乘1路公交,7站)——武侯祠站(步行,590米)——锦里古街;(如上图所示)
公交8路(全程约50分钟,6.9公里):春熙路(步行,370米)——总府路站(乘8路公交,8站)——武侯祠东街站(步行,720米)——锦里古街;(如上图所示)
公交21路(全程约50分钟,6.3公里):春熙路(步行,360米)——红星路广场南站(乘21路公交,8站)——武侯祠东街站(步行,740米)——锦里古街;(如上图所示)
公交334路(全程约40分钟,3.8公里):春熙路(步行,790米)——大业路站(乘334路公交,4站)——武侯祠站(步行,450米)——锦里古街;(如上图所示)
公交335路(全程40分钟,4.8公里):春熙路(步行,410米)——纱帽街站(乘335路,7站)——武侯祠站(步行,500米)——锦里古街。
成都锦里古街吃喝玩乐游记:
2018年1月13日,转了成都主要人文景观,独对锦里记忆尤新,并非锦里之美,而是文化的体现。与多数古镇古街有着类似,又非一致,具有独特的文化存在与商业价值。
去过锦里的朋友们应该都会以单一的古今差异所带来的流光溢彩的冲击去评价,当然也会有拥挤,或美食,或古色古香,但这些在任何一个知名的古镇上都可以体现的特点。
走进锦里的大门,观光游览的游客应都会驻留在大门前拍照留念,此时的他们也许只注意“锦里”二字作为背景,把门旁的对联给忽略。
游客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观光游览式的走马观花,第二类是休闲度假式的一站式服务,第三类是旅游过程的重点在于感知。
锦里作为大门并不显赫,也非常拥挤,人多完全把门联给挡住,这时还会去注意门联,只有第二类和第三类的游客。
第二类的游客因有导游介绍,第三类游客,为了深层次的挖掘景点所呈现的特色,一定会去了解所有文字,因为他们知道文字会给我带来许多信息。
“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是锦里大门门联,此联简而全的概括了锦里的特色,也道出了锦里开发者要打造什么样的“锦里”态度。
上联传达的是三国文化,下联透露的是要打造一个让五洲朋友都满意的锦里。
真正了解锦里的人应都认可锦里开发者成功的做到了“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的含义,无论是建筑、装饰布置,还是店铺,无不在贴合。
宽窄巷子在2014年拍过宣传片,在我印象中知名度非常高,在我还未去成都前并不知道有锦里这么个地方,实际情况却是锦里游客相对来说更多。
锦里的建筑真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据我所知并不多,大多数是后建的,但并没有在建筑上强硬的凸显三国文化,因锦里和武侯祠是整体的,而武侯祠也并非全都是遥远建筑,明清建筑不在少数,我想锦里的后建建筑选择仿明清建筑的理由是明清建筑国内很多,方便仿建,而不是像宋朝以前的建筑存在的建筑少之又少,建起来难又成本高。
开发者选择仿建的精明外,在建的时候还有几个点把握的特别好,一是锦里内的道路狭窄,二是建了一个不像园林的园林,三是店铺的管理科学。
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景点,就必须需要文化上的差异,充满活力的特征。成都作为大都市,即将升级为超级大城市,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情况下,锦里的处理却非常合理,并未显得格格不入,而是成一个独立体。
中国的古建筑因木门与窗户的限制不能太高,否则会不伦不类,在美观限制上,锦里能够与现代化的成都隔离出来确实不易,导致这种结果的是开发者选择了园林式的格局。锦里的人行道特别窄,也许这种缘故会让游客产生人气爆棚的错觉,开发者的真实用意是要突出两旁建筑的高大。
真正属于锦里的设施实际只有一段不长的街道,其余地方都是后建,整体来看虽不大,但依托着武侯祠,整体效果并没有实际的小。
锦里只有几十亩占地面积,展露在游客眼球的东西异常丰富,从居住到生活用品,从纪念品到小吃,从表演到非物质文化创作,等等。
小吃店并不多,应该只有十几家左右,令我惊奇的的是每家小吃店所卖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开发者的科学管理,有效的避免了恶性竞争,为商家带来利益,同时增加小吃的品种。
小吃店、纪念品店、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落有致的合理安排,这样形成了多样化的游客连线聚居在一起,在本就狭窄的过道上,间接地把游客数量虚高。
被整齐的灯笼映衬下,饱满的内容冲击眼球,会联想到老成都的繁华,会联想到当年三国时期的锦官城。
整个锦里,在装饰品的设置上,在门店的店名上,在其他名称上,开发者都在强调三国文化,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就是在告诉游客,锦里承载着浓厚的三国文化,在这样的设置背景下,又怎会不去联想三国时期的锦官城?
锦里之所以人气高,最重要的应该是承担了三国文化和市井文化的使命。如今宽窄巷子很难承载老成都文化的特征,而锦里似乎更加可以突出这一点。
锦里是2004年才陆续开发,完全算是一个新的生命体,十几年的发展成了成都的重要地标,靠的不是宣传,靠的是文化。
每个来到锦里的人都应该有很多感受,感受它的古色古香,感受它的繁华,感受它的精致,感受它的韵味。
锦里道路曲折,与园林一样又不一样,桥与水搭配,树与建筑的融合,文化与历史的结合,创意不失趣味,民俗与高雅的互补。
而主题风格的酒吧,是游客交际或休憩的场所。
锦里的夜晚被灯笼点缀,美化每个擦肩而过的游客,坐在卡座上,点一杯鸡尾酒或者一杯冷饮,即使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也是一种陶醉,或者静静的听着驻场美女演唱,最重要的是,选择这里,一定要享受锦里的人来人往,同时陶醉自己。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